摘要:油松立枯病是油松幼苗的主要病害,危害严重。试验结果表明,不同处理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。油松立枯病是油松幼苗的主要病害,往往在短期内造成大量苗木死亡,危害严重。笔者进行了油松立枯病防治效果试验,现总结如后。油松立枯病防治效果试验油松立枯病防治效果试验1、病原与症状:1.1、病原。该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丝核菌等引起。1.2、症状。由于发病时期不同,其症状有明显的差异,可分为四种类型:①芽腐型。种子发芽后,由于幼根和子叶受害,在出土前即死亡。②碎倒型。多发生在幼苗出土后两个月,种壳尚未脱落,茎部还未木质化阶段。发病后,出现水浸状病斑,继而组织被破坏,茎部绩缩腐烂,幼苗倒伏死亡。③顶腐型。幼苗出土后,在阴雨连绵,密度过大的倒情况下容易发生。往往从幼苗的顶端开始发病,然后蔓延到全株。病部常出现蛛网状物(菌丝体),茎叶萎蔫腐烂,2一3d后病苗即死亡。④立枯型。幼苗根茎木质化,茎基部皮层和幼根发病后腐烂,苗木直立枯死。2、材料和方法:2.1、试验地概况。试验地设置在陕西省洛南县油松苗圃。试验面积1hmZ,苗龄6个月,苗高5一6cm,10万株/667mZ,试验地地处秦岭东段南麓,为秦巴土